热点新闻
    文物研究

    成都水井坊遗址出土文物鉴赏

    发布时间:2013-06-26浏览次数:8324次


    “镇店之宝”—水井坊古酒坛

    “国保”天下第一坊—水井坊,在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,有一个六百年前的酒坛。它那纯朴、简洁的实用造型,神态轩昂,巍然挺立,愈看愈感受到它的内在,有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,在扩展,在奋进,在呼啸。造就了雄浑豪放、生机蓬勃的气势,显示了水井坊遗址一代酒魂、光芒夺目的风采,体现了我国传统陶瓷器物实用造型艺术的精华。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算起,己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,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洗礼代代传承,精益求精,铸就了一座数量之多,造型之美的艺术遗产宝库,创建了“器物实用造型艺术”的大观,它与我们书法艺术一样,有着高深精进,浩瀚博大的内涵。

    水井坊酒坛的实用造型,不仅要满足当时对实用功能的各个方面的要求,而且要遵循实用造型的艺术规律和法则,进行美的创造。

    古代的酒店,对酒坛情有独钟,誉为是“镇店之宝”。这一民风,在成都平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淀。作为“镇店之宝”有一个完整的配套组合:对酒坛摆放的位置特别讲究,选择最引人注目的方位,用它作为传递信息的形象标志。酒坛口上的盖,非常奇妙,选用干净的河沙,装人布袋,扎实,再用一块红亮亮的布包裹其外,严实紧密盖住口缘。那意寓吉祥,吉利的红布,对酒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,酒坛坛口实用要求严格,可小不可大。为此专门备用各种斤两的酒斗。这些酒斗,放在酒坛的周围,好似众星托月,新意盎然。正是通过这套完整的组合,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川西平原民风深厚的饮酒、品酒的图画;水井坊前店后坊,生意兴隆,倍受垂青的盛况,活灵活现,就在眼前。可见酒坛在古代的实用功能是多么宏大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即使酒坛退出了它的实用舞台,但它的实用造型艺术,却永存世间,视为珍宝。

    从水井坊出土酒坛的实用造型艺术的特征来看,十分注重酒坛的气势和意境的表现。这种表现,不同于绘画和雕塑的写实。而是发挥抽象的艺术语言,诗一般的提炼,净化造型轮廓的大线,着重气势的刻划。酒坛的肩部和腹部,运用凸弧线,向外扩张,腰部和足部则用凹弧线向内收紧,一正一反。凹弧线为凸弧线的二分之一,一强一弱,真是一张一弛各臻其妙,从而加强了整个造型的磅礴气势和大家风度。正如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讲究“逆翻”用笔,取势的道理是相同的。主张用笔先收后放,欲前先后,达到相反相成的艺术境界。

    用现代陶艺的观赏眼光,对水井坊古老酒坛的个性风姿,更是十分崇敬。它那乡土味浓浓的情调,深深的扣人心弦。现代陶艺讲究重视:依据陶瓷材质的特性,对器物造型表面肌理的艺术处理,突出它的个性语言。在造型的主要部位,酒坛的肩部和腹部,拍打出凹下的小窝,一起一伏,受着光线和视点的变位。在酒坛身上闪现着忽明忽暗,好似在跳动的光影,刮出丝丝流动的细线,忽隐忽现交织在凹下的小窝内,有缓有急,好似涓涓流水,这些拍刮的表现技巧,别开生面地形成富有个性的装饰语言。现代陶艺所追求的光影效应,在这古老的酒坛的实用造型艺术上,体现得多么完美。也使那纯朴材质的质感,得到充分的展现。一件富有个性,带有浓郁乡土情调的酒坛,多么适应现代都市人追求反朴归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趣。

    水井坊酒的雄浑豪放,生机蓬勃的气势,一直震撼着人们的观赏视线,恰好与水井坊遗址的地形,纵横有力,博大精深,扩展无限的方形排阵(指晾堂、窖池、天锅等的排列,好似兵马俑的排阵)达到了珠联璧合、青史长留的境地。

    青花牛眼杯

    一只青花牛眼瓷杯,亭亭玉立展现在我的眼前,好几次轻轻地把她拿起,放在手掌心上,观赏,又观赏。啊!真是一颗掌上明珠!她本来就是天下第一坊—水井坊遗址出土的明珠啊!

    看着这只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小杯,使我想起:杜老在草堂幽居的时候,作诗咏物,不仅咏了“蜀酒”,而且咏了“蜀瓷”.从水井坊遗址出土的文物中,却看到了“蜀酒”和“蜀瓷”的亲密结缘。这只小杯可以佐证“蜀酒浓无敌”(杜老诗句)特有的传承品格。反过来,又证实了小杯独特的专用品位。

    小杯的实用造型,初看起来,朴素无华;落落大方的外轮廓,显示出海量的气度。在我国传统实用器物造型的艺术规律中,特别讲究形体的比例节奏。这一点,在小杯的造型上得到了完美体现。杯口与杯足的匹配,多么得体。底足的直径(Zcm)恰好是口径(4cm)的二分之一。足高是杯身高的五分之一。这不是“黄金分割”的比例美,在小杯造型上体现么!

    小杯有着民间青花瓷的艺术特色,以书法中的行草笔法为基础,着重表现和刻画图案形象的“意”和“情”。具有浓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,这正是中国民间青花艺术生命力之所在。

    青花小杯外壁装饰的纹样,以豪放、流畅的行草笔意,“使鱼、草纹跃然杯上。纹样的布局,颇有一番匠心,三条鱼纹的动势,把杯的圆形体,划分为三个等分节奏;又以等量平衡的布局,使鱼纹和草纹,有序的展开在杯身各个观赏视点的部位。

    整个布局,巧妙非常。以鱼纹的动势为主,用前倾的斜线定位,草纹穿插衬托其中,使图案

    形象富有活跃的生活气息。

    在大鱼纹的前面,那组以顿、挫有力的笔法,写出豪壮的草纹,与大鱼纹向前的动态,形成斜向的取势节奏。大鱼纹的行草笔法,达到了得“意”忘“形”的艺术境界。这一组鱼、草纹形成整个杯图的中心位笠。自然而然的做了形的节奏的起点。正是依据这个起点音符,来细说另两组鱼、草纹的节奏联系。

    在大鱼纹的后面,那条生动活泼的小鱼纹与草纹,在轻快、稀疏的索带笔意下留出了不少空间,加强了小鱼向前奋游的动态,显得十分可爱。

    在大鱼纹的前面,另一组鱼、草纹,却以刚柔相济的细如游丝的铁线笔法,书写出鱼在漫游中的悠闲神情和草在水中飘忽的情趣。

    慢慢地转动杯身,让我们的观赏视点也随着转动而不断变化,不断移位。三组鱼、草纹的连续节奏,在移动中强烈的表现了出来。这不同于在平面纸上的“一展无余”的观赏意趣,而是在移动中不断变换。一会儿隐去;一会儿重现;一会儿两条鱼在一丛水草中追逐;一会儿一条鱼在两丛草中遨游。却有另一番观赏意趣。使人爱不释手,久久难忘,显示出品味深长的艺术魅力。